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中有了更大的发展,这对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同样,在高校安全工作、消防工作方面,也需加强和改进,这对高校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是高校安全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安全,关系到广大职工和学生的生命安全。针对目前消防安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应当被提到高校的工作日程上来。在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思考在新形势下的消防安全工作新思路,为高校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及火灾起因分析
应该说各个高校的党政领导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清楚的,对学校的消防工作也十分重视。但从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实践看,高校消防安全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高校的体制和机制引起对消防安全的失控漏管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普通高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往往是校院两级管理和校院系三级建制,有着自身的特点及复杂性,且多校区办学的格局在国内高校中已是屡见不鲜。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和模式几乎还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这无疑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需要。
1.2消防安全观念滞后,消防意识淡薄
我国现行消防安全的理念及接受消防教育的程度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消防科普教育相对滞后,消防安全宣传的力度不够,我国将消防教育纳人学校教育计划仍有相当大的难度;加上部分领导对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消防安全主体意识不强,学校有些部门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校只是消防部门在唱“独角戏”,没有很好地发动师生参与;许多师生潜意识里把消防工作当成消防部门或高校保卫部门的事,还有少数师生不把消防安全工作当回事,认为火烧不到自己头上;再则高校的法人和消防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消防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难免在管理上出现事倍功半、降低管理效能的现象,从而导致师生消防观念滞后、认识程度偏低、侥幸心理严重,这些都给高校的消防安全增加了难度和火灾危险性。
1.3消防设备设施的经费投入不到位
由于许多高校教育经费比较紧张,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经费投人不足,致使消防器材设施落后且不配套、不完整、不健全,埋下事故隐患。有的高校消防器材配备不及时,或数量不足;不少人员聚集场所如学生宿舍、食堂和图书馆等无明显的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有的高校没有配备隔热服、空气呼吸器等消防应急用品;有的高校室内外的消防栓长期缺少维护、保养;还有的高校消防器材设施没有进行定期消防检测,自动消防报警和喷淋系统存在问题,甚至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不足或没有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
1.4消防安全隐患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
由于高校人员较多,情况十分复杂,而且教学现代化设备设施越来越多,用火、用电、用气和用油的场所越来越多,且能源多样化和用量在急剧增加,加上有不少高校建校时间比较久远,许多楼房是老式木质建筑,部分线路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还有的高校存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储存不当或使用不规范等情况,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消防安全事故隐患,从而引起高校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些高校没有正确处理好防盗与防火的关系,大凡存有贵重财物的部位都安装了防盗网或防盗门、窗,不少公共聚集场所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特别是学生宿舍,因顾及防盗常常是只有一处安全出口畅通,其余均予封闭或上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1.5防火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
有些高校内部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有些高校专兼职消防监督员自身素质差、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够,在进行消防安全巡查中发现不了问题,或是发现了问题不知如何提出整改建议,或是工作上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是碍于人际关系和情面,怕得罪人,当发现违规者是领导或自己的老同事、好朋友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采取回避方式,助长了违规,埋下了火灾隐患。
2.加强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和改进高校消防安全工作,不断提升消防安全工作水平,已是每所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2.1高校要转变消防观念,克服消防安全中的失控漏管
首先,高校法人和有关责任人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合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真正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其次,高校应建立并签订防火安全责任制,将防火安全责任从校长落实到各部门(院系)消防责任人,从各院系落实到班主任,从班主任落实到班级学生,从各部门落实到每位职工,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使每位师生员工担负起“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重任,以增强每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再次,高校消防职能部门在目前管理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一方面消防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尽可能给学校的其他单位(部门)以业务上的指导;最后,高校应设立奖励基金,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奖惩办法和实施细则,弘扬正面典型,惩戒失职、读职。
2.2普及消防安全教育,加大消防宣传力度
正视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新生人学时的教育、对学生日常管理中的消防安全教育、利用平时开会和课余时间进行一些科普及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消防知识竞赛活动、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开展消防警示教育、参观消防站以及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专题板报普及消防知识等,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和防火的重要性,学习和掌握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并能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得本部门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起初火灾。放眼世界,美国的大学则将消防教育纳人学校教学计划,让老师去完成消防教育任务,这一做法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同时要在师生员工中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义务消防队伍,并按照学校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开展消防演练,让师生员工从中领悟到消防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价值,增强自身的防救能力。
23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完善消防设备设施
高校在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并不能减少消防经费的投人,既要配备配齐消防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使用,又要做好消防设施的检测、维护和保养工作,更要加强消防监控室的管理工作。消防监控室是接收、显示、处理火灾报警信号的重要场所,管理和维护好控制室内的设备设施,能起到预防火灾发生的作用,同时控制室应配备有上岗证、熟悉业务且责任心强的人员24小时值班,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火情。
2.4加强对消防重点单位(部门)的安全管理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讲到:两点之中要有重点,也就是说看问题做工作既要顾全面,又要抓重点。高校的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实验室、易燃易爆药品库及科研场所等都是消防重点部位。①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消防安全管理;②要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和应急照明,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③要认真做好巡查、保养和检修工
作,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
2.5高校应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防火安全“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精神,一针见血地指出,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于预防,而检查和整改则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做到“三个结合”:①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既要做好日常防火巡查,又要按照上级部门和消防部门要求,结合重大节日、大型活动,阶段性地对全校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对消防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查;②检查与火灾隐患的整改相结合。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对消防设施、设备不符合标准、不全或失效的,必须予以更换;凡安装固定封闭门窗栅栏堵塞疏散通道的,必须责令限期拆除;对违章违规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等;③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对因检查不仔细或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而发生火灾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要按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
2.6高校消防安全工作需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将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纳人了法治轨道,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高校应当依法规范和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工作考核评议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全面掌握和衡量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且通过实施消防安全工作的考核评议能够促使我们不断总结消防安全工作的经验,找出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完善高校消防工作活动、规范消防工作行为,使高校的消防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校消防安全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细致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长效的动态管理过程,它涉及到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只要高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群防群治,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防火效果,为全校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真正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